为贯彻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定远农商银行(以下简称本行)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积极营造绿色金融环境,现将本行绿色金融环境相关信息披露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110966万元,较年初增加16455万元,增速17.4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8.44个百分点。
二、发展规划
2022年,本行制定《定远农商银行2022-2024年绿色信贷发展规划》,大力支持绿色经济,加大对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方面的信贷投放,严禁发放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在摸排走访的基础上,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要及时予以授信放款,计划2024年前净增10000万元,且绿色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结合辖内符合条件的客户实际和政策引导目标,合理制定投放计划并逐步完善绿色信贷工作机制。
三、现行政策
2021年,定远农商银行印发《定远农商银行绿色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从组织管理、贷款对象与条件、贷款金额期限利率与还款方式、贷款流程等四个方面对绿色贷款发放进行全方位规定。同时制定了《定远农商银行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主要从组织管理、统计指标、绿色贷款统计质量要求等三个方面对绿色贷款统计做出详细的规定。
四、治理结构
(一)董事会树立并推行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绿色贷款理念,重视发挥本行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建立与社会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负责确定绿色贷款发展战略,审批高级管理层制定的绿色贷款目标和提交的绿色贷款报告,监督、评估本机构绿色贷款发展战略执行情况。
(二)经营管理层根据董事会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绿色信贷工作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开展内控检查和考核评价,积极践行绿色信贷业务理念。
(三)绿色金融事业部为绿色金融牵头管理部门,分管行领导为牵头行领导。从有利于业务开展角度出发,配备相应资源,负责推动和落实本行绿色金融工作。明确具体分工及岗位职责,协调推动相关业务发展,按根据要求向监管机构报送工作落实情况。充分披露绿色贷款发展情况,对涉及重大环境与社会风险影响的授信情况,依据法律法规披露相关信息,接受监督。
五、风险管理
(一)绿色信贷授信管理
本行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确定相应的授信原则。对国家产业政策列入鼓励类项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给予授信支持。对列入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淘汰类的新建项目,不得提供授信支持。对属于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且国家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升级的,需谨慎介入,严格管理。
(二)客户项目调查主要内容
客户经理应加强授信尽职调查,根据客户及其项目所处行业、区域特点明确了环境和社会风险尽职调查的内容,尤其要加强绿色贷款相关内容调查,确保调查全面、深入、细致。
六、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情况
产品名称 |
落地时间 |
服务客户群体 |
主要特点 |
截至2024年9月份的融资余额 |
绿色信贷 |
2019年5月 |
新能源等企业 |
节能环保 |
110966万元 |
七、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
本行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绿色办公”理念,努力减小运营层面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本行日常能源消耗主要来自日常运营、照明、纸张和空调设备能源消耗等。我们采取多项能源节能措施,推动降低运营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自然资源消耗
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消耗营业用电194.09万千瓦,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1023.06吨;营业、办公活动所消耗的水1.43万吨。
(二)采取的环保措施所产生的环境效益
1.开展线上业务情况
金融科技已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截至2024年三季度,电子银行综合替代率69.85%,快捷支付交易1027.76万笔,线上业务发展使纸张消耗降低、出行减少,对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2.开展无纸化办公、建筑节能改造以及其他促进环境保护的措施
2024年前三季度,本行继续倡行勤俭节约,一是按需采购,执行事前审批和物品出入库管理制度,避免耗材浪费;二是每日下班后断水断电,不定期检查,杜绝“长明灯”现象;三是柜面凭证实现无纸化,纸质单证打印频率降低。
(三)经营活动的碳足迹
1.自有交通工具所消耗的燃油:2024年前三季度碳排放量8679KG;
2.营业办公所消耗的电力:2024年前三季度碳排放量1523607KG;
3.营业办公所用的纸张:2024年前三季度碳排放量70392KG。
八、碳账户碳金融建设逐步开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滁州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提升金融支持滁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滁州市中心支行关于印发<滁州市企业碳账户碳金融建设应用业务指引(试行)>的通知》和《滁州市企业碳账户碳金融建设应用业务指引(试行)》的要求,本行于2023年9月份制定《定远农商银行企业碳账户碳金融建设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于2023年底前建设企业碳账户22户。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本行建成企业碳账户22户。开展企业碳账户碳金融建设应用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企业碳账户标准框架,推进企业碳账户建设应用,做好企业碳金融跟进支持,激励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为滁州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和滁州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九、金融机构投融资对环境影响的测算
指标名称 |
指标名称 |
指标值 |
绿色信贷余额及占比 |
绿色信贷余额(万元) |
110966 |
各项贷款余额(万元) |
1381905 |
绿色信贷占比(%) |
8.03 |
绿色信贷金额变动折合减排情况 |
折合减排标准煤(吨) |
9124.29 |
折合减排二氧化碳当量(吨) |
7587.67 |
折合减排化学需氧量(吨) |
/ |
折合减排氨氮(吨) |
/ |
折合减排二氧化硫(吨) |
0.01 |
折合减排氮氧化物(吨) |
1.23 |
折合节水(吨) |
/ |
发行和持有绿色债券余额及折合减排情况 |
绿色债券余额(万元) |
0 |
折合减排二氧化碳当量(吨) |
0 |
十、环境风险与机遇的识别及应对
(一)环境风险
1.信用风险:企业因环保问题被处罚或环保不达标而导致其还款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到金融机构的贷款安全。例如,化工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物被环保部门处罚,可能引发其信用风险。
2.市场风险:环境政策变化或环保标准提升可能引发相关行业的市场波动,金融机构持有的相关资产价值可能受到影响。例如,煤炭价格上涨或下跌,会影响金融机构所投资的高碳行业股票的价值。
3.声誉风险:金融机构若因支持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而遭受社会舆论的负面评价,将损害其声誉。
(二)机遇识别
1.绿色金融发展:随着全球对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金融成为金融机构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支持环保、节能、绿色建筑等产业,金融机构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环境风险管理创新:金融机构可以开发新的环境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应对策略
1.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将环境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环境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提升环境风险评估能力,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加强对环境风险信息的收集和监测,建立环境风险预警机制。
2.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优化绿色信贷结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对绿色金融的需求。
3.提升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按照国际和国内环境信息披露标准,提升环境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回应其对环境信息的关切。通过环境信息披露,提升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4.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环境风险管理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风险管理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